<p id="r9vxn"><big id="r9vxn"><th id="r9vxn"></th></big></p><nobr id="r9vxn"><track id="r9vxn"><em id="r9vxn"></em></track></nobr>


    <address id="r9vxn"><video id="r9vxn"></video></address>

      <p id="r9vxn"></p>

    <pre id="r9vxn"><em id="r9vxn"></em></pre>
    <listing id="r9vxn"></listing>

    <dl id="r9vxn"></dl><menuitem id="r9vxn"><dfn id="r9vxn"></dfn></menuitem><var id="r9vxn"></var>

    首頁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中國教育報:講好一堂“大思政課”
    發布時間:2022-11-30    

    《中國教育報》 2022年11月29日 12版

    形上形下,達材成德。天津大學,這座有著127年歷史底蘊的學府,不僅凝練了以“興學強國”的使命、“實事求是”的校訓、“嚴謹治學”的校風、“愛國奉獻”的傳統和“矢志創新”的追求為核心表達的天大品格,更將其具體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這座生機勃勃的校園,春有“海棠季”,秋有“紅葉季”,有新工科課堂上一雙雙渴求真知的眼睛,有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上的奇思妙想……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天津大學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胸懷“國之大者”,講好“大思政課”,面向未來,瞄準國家戰略需求,踔厲奮發,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0月27日,天津大學首場面向全校的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大會召開,校黨委書記楊賢金用三個“下功夫”,即在全面學習上下功夫、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在全面落實上下功夫的全面部署,掀起了全校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

    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黨的二十大開幕后第一時間迅速組織各教研部教師和本碩博學生分組開展集體研討;大會報告全文發布后,一系列面向校內外乃至全市和全國思政課教師的校際集體備課活動及時開展;一系列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的宣講,實現了送課上門、送課入室。截至11月14日,校內外已開展思政骨干教師專場宣講近30場,受眾4萬余人。

    與此同時,書記校長和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各院系黨委負責人帶頭示范,帶頭講、率先講、反復講,已開展宣講100余場,受眾3萬余人。師生理論宣講團著力建立起“師生聯合講、宣講團巡回講、學院接力講”的全覆蓋式宣講體系。

    11月11日,由“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牽頭的一場關于如何將大會內容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的專項研討會,又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天津大學課程思政體系,進一步增強鑄魂育人效果。

    讓黨的理念和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體現在天津大學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過程中,也貫穿于天津大學以思政引領、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全過程。

    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

    先提出問題“為什么說長征是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再講解紅軍的勝利“來自高度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來自崇高的革命理想及堅定的革命信念”。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程斯宇講授的“從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近年來成為青年學子競相選修的黨史課。

    這是天津大學用制度和情懷打造思政“金課”的折射。教師隊伍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一大批思政名師和思政“金課”脫穎而出。

    始終想著“國家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要講被學生“記住”的課,這是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的青年教師劉艷麗對自己的要求,而她也一直奉行“知行合一”的思政育人理念,由她領銜的“電力系統基礎”獲評首批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為了把思政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構建“大思政”格局,天津大學先后實施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計劃”、思政課“授課小組制”改革,制定了《天津大學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中心”,構建起“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體系、“專業課程+課程思政”的課程育人體系、“新工科+課程思政”的創新育人體系、“師德師風+課程思政”的標桿示范體系、“黨建引領+課程思政”的組織保障體系,全面提升協同育人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三全”“五育”齊心協力

    2022年金秋新學期,天津大學精儀學院教授劉秀云多了一個新身份——居住在鵬翔公寓5齋711、712和715室的2021級與2022級學生的“師友導師”。

    和劉秀云一樣,天津大學共有730名師德師風高尚、教學科研能力和專業指導能力較強的教師新學期被選拔為“師友導師”。天津大學的“師友計劃”,目的是使學生全面客觀地了解所學專業,“手把手”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皫熡延媱潯蹦壳耙褜崿F4618名本科新生全覆蓋。

    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天津大學在2019年設計了一棟“育人大廈”,設定了人才培養目標和德育鑄魂計劃、智育固本計劃、體育強健計劃、美育浸潤計劃、勞動教育淬煉計劃等一系列攻堅計劃。同時,這座“大廈”還要有“陽光”,那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和責任?!皫熡延媱潯闭菫檫@座“育人大廈”“添磚加瓦”的一項具體舉措。

    課內課外“兩個課堂”互促共進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講。

    今年暑假,在地球系統科學學院,2020級本科生開啟了“擁抱地球”學習模式,學生們在教師的帶領下走進秦皇島柳江盆地,進行為期18天的普通地質野外實習;在建筑學院,測繪課堂則直接“搬進”了莊王府;在機械學院,學生們打造的“F1賽車”為參加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系列賽事做著沖刺準備……

    與此同時,“黔程無憂”實踐隊來到貴州省山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宕繪青春”暑期社會實踐隊在甘肅省宕昌縣揮動畫筆,繪出新鄉村……像這樣的社會實踐隊,天津大學每年都有千余支,萬余名師生加入,一同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青年更要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入事業追求。天大的青年,正成長為有本領、有底氣、有自信接過民族復興接力棒的時代新人。(劉曉艷)

    中國教育報: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11/29/content_617131.htm?div=-1

    (編輯 劉曉艷 賈晨航)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精品
    <p id="r9vxn"><big id="r9vxn"><th id="r9vxn"></th></big></p><nobr id="r9vxn"><track id="r9vxn"><em id="r9vxn"></em></track></nobr>

    
    
      <address id="r9vxn"><video id="r9vxn"></video></address>

        <p id="r9vxn"></p>

      <pre id="r9vxn"><em id="r9vxn"></em></pre>
      <listing id="r9vxn"></listing>

      <dl id="r9vxn"></dl><menuitem id="r9vxn"><dfn id="r9vxn"></dfn></menuitem><var id="r9vxn"></var>